CURRICULUM
2024/12/12
培育更多現代農業人才,才能答好農業農村現代化之卷、國家糧食安全之卷、生態文明建設之卷、世界發展貢獻之卷
“順天時,量地利”,這是一些人對農學的認知。面向未來的高等農業教育,會是何種面貌?應該怎樣展開?
變革正在進行中。創新小麥育種技術,讓小麥能夠抗干旱、抗高溫,中國農業大學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供中國智慧﹔建成無人水稻農場,實現耕、種、管、收全程無人化作業,華南農業大學積極解答“誰來種地”“怎樣種地”難題﹔新設生態修復學專業,培育大自然的“醫生”,南京林業大學著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調整專業設置……2019年啟動新農科建設以來,我國涉農高校不斷深化改革,持續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創新,出現了格局性變化。
未來已來,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新范式引領農業領域發生深刻變化,農業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性愈發凸顯。農業高校作為農業智力資源的集聚地、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平台,理應更好擔負起培養未來農業人才、推動農業科技進步、服務農業強國建設的時代使命。努力對標新質生產力要求,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才能為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和農業強國建設注入更強大的智力支撐。
學科布局要有“新突破”。現代農業的內涵超越了傳統范疇,不再局限於田間地頭的耕種與收獲,還深入微觀世界探索農作物生命力的奧秘。它與前沿技術深度融合,從播種時機到灌溉水量再到病虫害防治,利用大數據、智能設備精准把控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它向著二產、三產延伸,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寬增收鏈,以市場思維推動農業發展。因此,涉農高校要緊緊圍繞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需要,新設一批、優化一批、淘汰一批涉農專業。
人才培養要有“新模式”。現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理應更具前瞻性、創新性和實用性,在知識體系設計中平衡好“寬”與“深”、“基礎”與“前沿”等關系。科技小院模式把課堂放在田間地頭,讓學生接觸農村,砥礪志向,激發興趣﹔“強基計劃”“拔尖計劃”“101計劃”分類推進,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后備人才……推動理論學習與實習實踐相結合,基礎研究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學科交叉與融合走向深入,方能更好培育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的卓越人才。
開放合作要有“新視野”。在經濟全球化進程日益加速的今天,農業問題超越國界,農業教育應樹立全球視野。一方面,要通過不斷拓展中外合作辦學,推進校際學分互認、學位互授聯授,打造國際化的學習與研究環境,為農業“走出去”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應鼓勵涉農高校積極參與國際科研項目,參與國際農業標准規范研制,共同推動全球農業創新與可持續發展。
農業,培育一粒粒種,滋養一株株苗,關乎國之根本。深化課程改革,加強教材建設,提升師資能力,培育更多現代農業人才,才能答好農業農村現代化之卷、國家糧食安全之卷、生態文明建設之卷、世界發展貢獻之卷。助更多知農愛農人才圓夢希望的田野,農業教育大有可為,必將大有作為。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kb体育 网址 kb体育appkb体育 网址 kb体育app